[ xí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839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dfdby.com
章丘市普集镇有个袭家庄。现在袭姓人家仍占绝大多数。据说,他们的祖先姓“习”,只是因在明朝嘉靖年间村里出了个博学多才的教书先生袭勖才改姓“袭”的。关于袭勖改姓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说袭勖教育出的学生中有四人中了进士,同朝为官。皇帝为了嘉奖他为国培养出了栋梁之材,特赐龙袍召他进宫见驾。见驾之中,皇帝随便问他是姓哪个“xi”字,袭勖虽然满腹经纶,可见驾还是第一次,不免紧张,便双手搓起了龙袍,未能及时回答。搓着搓着,急中生智,忽然答道:“龙衣之袭”;另一种说法是,袭勖棋艺高超,皇帝召他进宫之后,经常与皇帝对弈。有一次皇帝找他下棋,他正在树下瞌睡。皇帝怕他着凉,便脱下自己身上的龙袍为他披在了身上。袭勖醒后,为感皇恩,便改姓为龙衣之“袭”了。
袭勖最后被赐为“教谕”。所以章丘县志和乡人都习惯称他为“袭教谕”。现在,据袭氏族谱统计,袭姓已繁衍至章丘多个村庄及省内多个县份与东北三省各地。
一、袭(襲)xí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龙口,辽宁之清原,黑龙江省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长治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归“入声”部。《姓氏考略》注引《风俗通》云:“賨人七姓有袭氏。賨,秦汉时生活在今湖南、四川等地的少数民族。”三国时蜀有袭肃;晋代有袭元之,隐士;《南史》有袭蔿;宋代有袭盖卿,常宁人,官右正言;明代有袭勗,扬州府训导。
二、袭(襲)
袭姓分布:山西绛县、河北乐亭、山东新泰、安徽淮南、台湾苗栗、台北、台中、江西新干、黑龙江、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袭姓起源:秦汉时湘,川一带賨人(今土家族之先民)七姓有袭氏,见《风俗通》。
袭姓名人:
袭元之,晋时隐士。袭盍卿,宋时常宁人,师事朱熹,明义理之学,以直道事君。
郡望:蜀郡。
袭姓古代名人
袭勖明朝,字克懋,一字懋卿。明代济南章丘人。少时家境贫寒,以为人牧羊为生。手不释卷,每有闲暇,即诵读诗书。曾因此遭主人毒打,愈益发愤读书。袭勖潜心研读经史、诸子百家、稗官小说等各类书籍,30岁时,已名声大震。当时,同县的文人袁崇冕、李开先都以填写优美的唱本词曲而声名远播。而袭勖认为填写这种词曲有伤大雅,不屑为之。他与历城人殷士儋、许邦才、李攀龙等人崇尚填写古文词。李攀龙恃才自傲,目空四海,却对袭勖钦佩有加,两人成莫逆之交。袭勖仕途不顺,年六十始以岁贡生任江都训导。不久,调任威县教谕,再迁开平卫教授。后辞官归里,颐养天年。五年后卒。着有《懋卿集》、《太极图解》、《性命辩》诸书流传于世。
袭元之晋朝,晋代隐士。
一、袭(襲)xí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龙口,辽宁之清原,黑龙江省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长治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归“入声”部。《姓氏考略》注引《风俗通》云:“賨人七姓有袭氏。賨,秦汉时生活在今湖南、四川等地的少数民族。”三国时蜀有袭肃;晋代有袭元之,隐士;《南史》有袭蔿;宋代有袭盖卿,常宁人,官右正言;明代有袭勗,扬州府训导。
二、袭(襲)
袭姓分布:山西绛县、河北乐亭、山东新泰、安徽淮南、台湾苗栗、台北、台中、江西新干、黑龙江、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袭姓起源:秦汉时湘,川一带賨人(今土家族之先民)七姓有袭氏,见《风俗通》。
袭姓名人:
袭元之,晋时隐士。袭盍卿,宋时常宁人,师事朱熹,明义理之学,以直道事君。
郡望:蜀郡。
其他姓氏
[ 袭 ]字的同音字 - [ x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