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风知识网 > 范文资料 > 时间:2023-04-15 13:37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一: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同上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解题:

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 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朵颐因酒放歌为资料将 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二、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此刻。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羁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

1.李白的生平、经历: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到达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之后的他仍持续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

2.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的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她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空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三、讲解课文:

一熟悉课文:

1.听录音朗读

1正音正字

馔(zhuàn)恣欢谑(zì)(xuè)径(jìng)裘(qiú)

朝(zhāo)樽(zūn)还(huán)岑(cén)烹(pēng)

2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豪放 千、百、万……等数词的运用 学生讨论

2.全班齐读 注意抑扬顿挫

3.学生评点示范朗诵的精彩和不足初步把握诗人情感的大起大落领会诗人的豪放飘逸。 必要时教师范读

4.学生找出诗中表是诗人情绪的字、词

悲乐愤狂

愁 教师板书

二解析诗句:

1. 1先从黄河起“兴” 学生回顾“兴”的用法

“君不见”——从容、亲切 黄河离诗人开怀畅饮的颍阳不远

“天空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从天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

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

插入:描述黄河的诗句还有:

A黄河如丝天空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 壮

B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本诗句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 悲

是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这样的诗句不是李白的独创:

A《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高堂”——高大的厅堂

由时间来言及人生“高堂明镜悲白发”

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异曲同工

一个“悲”字叹意极浓光阴易逝人生易老 板书

这两句既是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又是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的渺小、短暂。

教师提示学生分析

前一句在空间上放大后一句在时间上压缩。不仅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带给了充足的借口。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 板书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大气、豪放

插入:《行路难》作于公元744年 赐金还山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暗喻了仕途的坎坷曲折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行路虽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那时即可扬名。

8年之后公元752年作《将进酒》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成泡影“天生我才必有用”——却未受重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也并未见来。

表面豪爽暗藏忧愁其实是诗人仕途失意的自慰之辞。

3.“钟鼓馔玉不足贵”

一种乐器 精美的饭食山珍海味

讲解:在封建社会只有以实物有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趣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

而李白却不羡慕这种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蔑视 不随波逐流叛逆性情

板书

“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但愿长醉不愿醒”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异曲同工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

古来圣贤——寂寞

饮者——留其名

陈王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其父曹操的重用。作者此时自比陈王抒发满腔壮志未酬之愤。

4.“主人何为言少钱?” 酒酣之辞

反客为主抒发狂放之辞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到了极点。

这是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深的最终发泄口。

三整体理解诗中作者情感的流向:

悲乐愤狂

但所有的情感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酒而狂放失态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学生齐读全诗体味作者的这种情感流程。

五教师指导朗诵学生当堂背诵。

六小结

本首诗歌写得好不好呢好在哪里?

1.气势豪壮——“千金散尽”、“三百杯”、“斗酒十千”、“万古愁”;

2.结构繁复——情感大起大落;

3.语言活泼——以七言为主三、五、十言句“破”之。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情、愿

李白

时光易逝人生如梦蔑视权贵反客为主

悲乐愤狂

人生易老及时行乐自比陈王酒酣意浓

愁 情感的落脚点

将进酒教案 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2、潜力目标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目标: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教学重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6、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

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此刻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 朗诵全诗

一、整体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资料。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必须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用心的资料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用心的资料。

给学生五分钟朗诵全文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

二、鉴赏要点

1、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感伤之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那里的“高堂明镜”并非指母亲而是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阿!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 《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 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 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本意指乐器那里做“击鼓作乐”解;“馔玉”指精美的食品。“钟鼓馔玉”在那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能够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 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 提问:诗人说他们“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们呢?不是!这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那里要注意此处用典:“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花马: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讲究马的装饰会把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五瓣的就叫五花马。在那里指名贵的马。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去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 提问:这种狂放是不是可信的为什么?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给学生十分钟练习背诵。注意作者的感情。

提问:

一、

1.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基调常常能够凭直观被感知但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例如这首诗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2.首先要正确理解“古来”二句的意思;“圣贤”不是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一般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乡的人。说圣贤“寂寞”并非贬抑但是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说饮者“留名”固属偏激之辞表现了诗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强调饮酒的好处也是能够理解的。这样来解释这两句则诗人以曹植为例的意图就昭然若揭了。

3、夸张的运用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要启发学生对此作一点比较深入的分析从诗人的思想性格、气质修养等方面了解这种写法的实质。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朝如青丝暮成雪”则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飘逸不群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我们在领略诗句内涵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二、 提问:学了这首诗大家觉得李白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学生回答后说一下李白在华阴县的逸事。李白的“痛饮狂歌”是他的局限性的表现学生对此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见解让他们说出来比不说好。教师能够有选取地看几篇做一个小结帮忙学生认识诗人局限性之所在以消除负面影响。

作业:背诵该诗;完成练习册该课资料。

将进酒教案 三: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资料;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二、教师范读 注意读音、节奏

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取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空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状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两处用典: 1烹羊宰牛且为乐 语本曹植《箜篌引》 2陈王昔时宴平乐。 语出曹植《名都赋》。

3、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赏析

1、名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述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带给了充足的借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

赏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进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代词人李清照语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那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动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透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芡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能够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阿!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能够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2、艺术手法: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构成咏叹味。之后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但是“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必须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将进酒教案 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背诵全诗。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潜力

过程与方法: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的诗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理清诗歌的情感变化线索认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了解其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的情怀。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古典诗歌鉴赏潜力。

教学难点:

理清诗歌的情感变化线索认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了解其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的情怀。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比较法3、问答法4、讨论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景导入: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在颖阳山居小聚三人登高饮宴作者空有旷世之才而不被重用遂借酒抒发郁愤不平之气。

二、初读感知:1、听课文朗读正音。2、学生群众朗读。3、学生自由朗读当堂背诵。

全班诵读诗歌。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将进酒》是"劝酒歌"将(qiang)请愿。汉乐府诗体。

三、深入研读:

再读开头四句教师提问:开头四句读完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里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这二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提问:诗人为何要写黄河。带领学生逐步分析诗人写黄河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紧之后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仅是因为自己双鬓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对政治腐败、自己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

请学生细读"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乐"。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在那里诗人以为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那里有必须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对政治未完全绝望--"天生我才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这一段读来掷地有声豪气冲天。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钟鼓"二句是诗人对腐败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与摈弃又以古来圣贤与曹植字比叹惋充满着不平之气、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段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极点。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巩固提高:四、研究讨论:主旨句理解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A句)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B句)作一比较二者在资料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资料比较A句B句不相同"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于愤激中略见昂扬。

相同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

表达形式比较A句B句不相同委婉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直白锋芒直指"权贵

因《将》写于《梦》后约七年时候正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心中块垒诗歌以饮酒为题材只能采用委婉形式。《梦》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因以游仙为题材"安能"句不能不卒章显志直诉心中意愿。

小结作业:我们不仅仅要感谢李白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伟大的诗篇我们更要赞颂他伟大的人格硬朗的人生!李白的怀才不遇与他所处的封建社会制度是分不开的。和他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期望同学们珍惜这大好时光带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投身到对知识的探索中去相信你们终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主题资料:这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同时也流露出欲施抱负的愿望。作业:比较《将进酒》与《行路难》的情感基调的不同。

将进酒教案 五: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资料;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闲暇的时候喜欢听歌吗? 喜欢!那么老师在那里为大家唱一首歌怎样样? 欢迎!好下面我就为大家清唱一首。 有感情的诵读李白诗歌《将进酒》。同学们听没听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歌? 不是是读了一首李白的诗——《将进酒》!没关系。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这天我们就一齐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明白唐玄宗天宝三年 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 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资料。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到达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资料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3、那么老师又产生疑惑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阿?从诗歌的资料里你能找出原因吗 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证明了这一原因?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4、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就应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齐把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

师生齐读全诗。读后讨论问题。

我们明白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又根据课下注释: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而史载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据此推算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诗歌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怀的。

五、诗意解析

1、请问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纵观全诗围绕一“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 1—4乐观 5—8狂放 9—14愤激 15—22更狂放 23—27愁苦 28

2、具体是哪几句写悲伤?

首二句。

3、作者悲伤的是什么?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4、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一感慨的?

比兴。

5、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明白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空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作者那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6、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

“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比兴和夸张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

7、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8、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情绪仿佛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9、“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不是。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10、“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地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11、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应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此刻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诵读指导

1、在理解了诗歌的基本资料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我们来听一下专业人士的朗诵看看他们是怎样用声音来演绎诗歌的。

播放朗诵录音。

2、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不看手中的诗文默想一下你还记得诗中的哪些句子。

3、下面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资料试着跟老师一齐把这首诗背诵一遍。

七、课堂总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下课!

将进酒教案 六: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能够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取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空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

根据学生朗读状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②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④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⑤练习背诵。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赏析

1.名句

名句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诫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述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带给了充足的借口。

名句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赏析: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这在他的《行路难》略有表现: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程可谓举步维艰阿。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写《行路难》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时候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名句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那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透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能够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阿!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名句四: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能够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钟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2.艺术手法: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yǐng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构成咏叹味。之后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但是“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必须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取。正如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所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酒并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忧愁但是酒能够暂时麻痹痛苦的灵魂寻得暂时的内心平衡。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菜来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也两壶也”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宁愿舍弃一切也要换得美酒。在夸张的语言背后是痛饮豪迈的李白所以时人称李白为“酒中仙”。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胸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2.你能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吗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3.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

①生活不如意。李白的好饮性格也许与生俱来但后天的生活经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李白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也”。青年时师从有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攻读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之后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在《大鹏与希有鸟赋》一文中以大鹏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表现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嘲笑现实社会中的权贵和墨守成规者蔑视封建权贵和封建秩序追求个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用心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而赵蕤思想中顺应自然、鄙视虚伪世俗的道家意识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荡的性格。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他脱不掉儒家“济天下”的心愿想当政治家但当时的唐朝官场容不下飘逸若仙、恃才放狂的李白在历经三年的长安之行后只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有“仙风”也有“道骨”但他首先是一个有喜怒哀乐悲恐惊的正

常人他不能没有惆怅。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六、课外引伸、拓展

(一)讨论李白的饮酒

1.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在诗文中哪些资料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

探究学习: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②政治上的黑暗怀才不遇的结果。李白生活在玄宗、肃宗时代唐玄宗溺爱声色犬马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小人许多有识之士被挡在政治大门之外。李白首次入长安期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结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显赫人物期望他们能向皇帝引荐自己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实现目的反而招来一些人的嫉妒没有实现步入仕途的梦想他只好四处云游。等到玄宗诏用天下有才华的人时李白才又一次入长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语。开始时他也确实得到了玄宗的宠信替皇帝写写诗做做赋但他的才华不久就受到皇帝身边的佞巨权贵嫉妒诋毁他的狂放傲岸也让皇帝吃不消升迁的大门自然被悄悄地关上了。当他发现自己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时不满情绪渐生要求还乡玄宗顺水推舟准许他的请求“赐金放还”。肃宗时李白参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认为能够“暂欲清幽燕”、“不惜微躯捐”了并自比谢安辅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乱当永王篡权的叛乱被镇压后自己也身陷牢狱被流放险些丢了性命后经亲友的全力营救遇赦才脱险。李白的梦想和期望从此彻底破灭了。这次也使他认识到了当时的统治者颠倒是非宠爱佞臣奸人

排挤打击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现实。仕途坎坷抱负难伸使得他的心灵世界总是处于痛苦的境地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就成了李白的挚友。

4.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李白嗜酒我觉得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他曾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又触犯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陶渊明以前这样谈论酒趣“试酌百情远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种种世俗之情都远离而去;连饮几杯就忘了自己。饮酒能够使人进入忘物忘我的境地。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引人入胜。陶渊明则更独特的领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饮时俗念没了思虑没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两忘尽情饮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写诗自娱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这嗜酒的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上一篇: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6篇 下一篇:乡愁赏析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