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风知识网 > 范文资料 > 时间:2023-04-15 09:34

高考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 1: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

卜算子

张元幹 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

十五、14. 1①“湿”字描述出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情绪。②“迷”字描述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惘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①化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述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应对国事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 2:

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

春江晚景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貌。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 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贴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

十四、14. 1分津亭15. 3分D【A、单从试卷带给的材料看很难断定诗歌有用典;即使对第2句作出注释也不好说这首诗是用典和写实结合。从全诗看就应是虚实结合或情景交融的写法。B、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而不是咏物诗。C、两联对仗并不工整】

16. 4分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情绪。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情绪。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

高考诗歌鉴赏 3:

重庆卷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4分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十三、【答案】 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情绪。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高考诗歌鉴赏 4: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 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2

未缺 3空山静高悬列宿 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秋天杜甫所作 2)那里指光彩更

8.这首诗签六句描述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十二、8. 1明月独悬照射在江面和屋舍上波光粼粼。 2月光照射在屋内的华丽的席面上。 3仰视月空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9.前一句写眼前的月亮后一句虚写想象到千里之外家乡的亲人也共同沐浴着完美的月光表达了作者期望天涯各处的亲人们都共同沐浴完美月光的完美心愿同时也表达出自己长期滞留在异乡久久不能回家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 5:

湖南卷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8分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为墟①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鄴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鄴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注】虚:废墟。

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2分

2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6分

十一、10. 1春江花月夜 2第一首诗叙述魏武身后的历史变迁流露出诗人哀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无继的感慨。第二首诗写的是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高考诗歌鉴赏 6:

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 1— 2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 1这三句描述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催成清泪”

高考诗歌鉴赏 7:

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劳停驿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述的时空变化。 4分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4分

【答案】 1 4分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 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 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2 4分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应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好处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考点定位】归纳资料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潜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炼字型诗歌鉴赏题型的把握。考生可从字的本义在诗句中的好处以及其表达效果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 8: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结合诗歌资料对此联作简要的赏析。

答: 1写出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景色。 2反映作者观赏景物的欣悦。 3揭示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能够引发广泛丰富的联想。 4对仗自然、工整。 答出三点即可分每点2分

高考诗歌鉴赏 9:

四川卷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九、(1)【答案】请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运用听觉和视觉描述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可从资料和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

(2)【答案】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可结合诗人的理想与追求结合诗句的具体资料来分析。

高考诗歌鉴赏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①联系注释能够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②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从中能够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③最后两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该诗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

答:①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

②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衬情意在借景抒情。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但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写诗饮酒这两句包含了作者的无奈和不甘心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

③在感情表达上采用的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感情深沉委婉含蓄。

高考诗歌鉴赏 11:

福建卷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秋夜纪怀[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3分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

八、6. 6分 1 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 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意思对即可。

高考诗歌鉴赏 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2分。找对两个给1分找对3个给2分。这三个词概括力量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情绪。1分“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空”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意思对即可3分。

高考诗歌鉴赏 13:

广东卷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4分

2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七、10、 1“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答出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2过即指经过飘过诗中透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简单畅快的情绪。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全诗透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 解释1分赏析各联1分

高考诗歌鉴赏 1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 1①以景写“幽” “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 “下鹭”③以声衬“幽” “鸣蛙” 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 闲适之情 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高考诗歌鉴赏 15:

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②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蓁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分①□□□□□□□②□□□□□□□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述角度的差异。 5分

六、21. 2分①浔阳江头夜送客 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②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22. 5分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述 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述、直接描述。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述 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述、间接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 16:

阅读唐代诗人刘叉的两首小诗完成 1— 2题 6分

偶书

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刘叉

一条古时水向我心中流。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1填空: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偶书》中诗人以胸中“磨损”的刀比喻①;《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则是以②。前者诗中有“刀”手中无刀;后者手中有剑诗中无“剑”。

2简答:诗人赠予姚秀才的只是一柄熠熠闪光的宝剑吗?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答: 1①受到压抑的正义感②流水比喻古代传下来的宝剑 共3分。第①处1分;第②处2分缺“古代传下来”扣1分。填写的文字意思对即可。 2解答指要:末句“勿薄细碎仇”是赠剑时的嘱咐;“薄”迫近。 3分。抓住末句言之成理即可。

高考诗歌鉴赏 17:

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

五、10.(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白己情绪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高考诗歌鉴赏 18: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答:“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状况思考给分。

高考诗歌鉴赏 19:

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 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述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2分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4分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四、【答案】 1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 2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 运用通感进行描述如“衣袖红香湿”。 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高考诗歌鉴赏 20: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4_分

⑵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2_分

答:(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此题4分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各占2分未答“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可不扣分如将两词分述只要资料正确亦给分)

(2)评分参考要点: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比较;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此题答案较开放不限定分析哪一首也不要求两首比较分析。只要将一点分析清楚即给2分分析未扣住“夜闻鸟鸣”的不给分)

高考诗歌鉴赏 21: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1】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述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 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4分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 2分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19.欧阳修《醉翁亭记》描述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述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6分

三、16、【参考答案】C【解析】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述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所以选项C说是对醉翁的思念之情不准确。

17、①【参考答案】B【解析】A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是蜂和蝉来写琴声;D用白玉和黄莺写琴声。②【参考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8、【参考答案】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9、【参考答案】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透过描述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完美意境。“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透过描述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 22: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1— 2题 6分

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①

苏轼

春牛春杖②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 公元1099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 今儋县。②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仗鞭打耕牛谓之“打春”。下阕“春幡”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苏轼被贬至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排遣愁绪。

B.“便丐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

C.“春幡”立于田头“春胜”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

D.“一阵春风吹酒醒”诗人无福消受“打春”的欢娱借酒浇愁亦不失豪放。

E.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解。

答:[][]

2按《文心雕龙》的说法“同字相犯”是败笔而苏轼的《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 全词共44个字仅“春”字就出现7次。请指出这首词使用“同字”的特点并简评这样用字的效果。

答: 1AD 这两项错误同源。苏轼这首词是记实抒情不是追忆往昔。与其他谪官不同苏轼对异地风物不加排斥他心胸开阔善于发现美、赞颂美。在我国词史上讴歌海南之春苏轼开先河。 共4分。选对一项得2分;多于两项本题不得分。

2答案要点:①诗人将同一个字间隔重复使用。②“同字”错落有致音调明朗突出对“春”的渲染另有一番情趣。 共2分每问1分。如对这段用字有非议言之成理亦应赋分。

高考诗歌鉴赏 23:

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

残春旅舍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那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 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二、8.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完美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9.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却“禅伏诗魔归净域”诗未成。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深。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情绪。

高考诗歌鉴赏 2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那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透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高考诗歌鉴赏 25:

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 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述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6分

一、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述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述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述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述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高考诗歌鉴赏 26: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述有何作用?

答: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述有两点作用:

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秀丽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答:“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 《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高考诗歌鉴赏 27: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样看?

答:

1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 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此小题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高考诗歌鉴赏 28: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 1— 2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答: 1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

2不能改为“桃光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转成写桃花了。“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

高考诗歌鉴赏 29: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节的情景。 2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4分

答: 1重阳 2不同意。从诗中的确能够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或者另一种回答: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高考诗歌鉴赏 3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齐。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资料作简要的赏析。 4分

2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答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资料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 2分

答: 1此词的上阕用旷达之语写暮春景色和伤春情绪。 2分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给人几分悲凉之感;二三两句把视线移向广阔的空间情绪自然舒畅;四五句先一跌后一扬絮飞花落令人伤感但结句又是何等的旷达。 2分意思相近即可 2词的下阕运用"顶真格"使词意一气呵成。 1分一二句的"墙外"与三四句的"笑"首尾相连。 1分

高考诗歌鉴赏 3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80字左右

答:要点:

1侧面落笔以“闲”写忙兴味尤绕。

2牵入栀子花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意象甚美。

3含蓄不发摇曳生姿。 6分。要求扣住前人评述的“心思巧词句秀”进行赏析表达简明通顺。有欠缺酌扣。若另有创见且合理酌情给分

高考诗歌鉴赏 32: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

答: 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期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高考诗歌鉴赏 33: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 1- 2题 6分

北斋雨后①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2从你所认定的第 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

答: 1BC 共4分选对一项得2分

2第二句中的"放吏衙"是说免了下属的例行参见 恋北斋而推委公事故B项不恰当。第三、四两中的"雨后"与"深秋"互文见义诗人观鸟看蝶是同时 深秋雨后故C项不恰当。 只就其中一项回答。意思对即可。

高考诗歌鉴赏 34: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资料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4分

答: 1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B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 2分每点1分

2角度举例:

A、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比较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构成比较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C、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

D、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E、“不敢照”的心理描述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证明愁思深重。

F、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

角度选对2分结合诗句分析到位2分

高考诗歌鉴赏 35: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庆庵寺桃花[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②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 2分

答:①桃源即避元之所;春 春天、春光。用典;比较 拟人。 4分每空1分

②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但是在鉴赏时应侧重于某一角度、集中于某一点具体来谈不可谈得过于散乱。 2分

高考诗歌鉴赏 36: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用比较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高考诗歌鉴赏 3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客中初夏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述的资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5个字 1分;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4个字 1分

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 4

答: 1①初夏的风光 或"初夏的景物";②清和"清新、和暖"。 各1分

2这首诗的"散"与"不散":就天气状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状况说有远景 南山有近景 柳树、葵花;就自然状况说有清风有阳光。 2分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二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情绪使上下文联系起来构成一体。 2分[评分标准]"散"与"不散"各2分:只概括说明 如答案的首句未能结合伤口分析只给1分。

高考诗歌鉴赏 38: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人归东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答案举例: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高考诗歌鉴赏 3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3分)

②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分

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

答:

①"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3分)

②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1分

③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2分

高考诗歌鉴赏 40:

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 1—— 2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 duò:装在车立刻的铃。檞 jiě又读 xiè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 1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望见天空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明”原为形容词那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高考诗歌鉴赏 4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

答: 1"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3分 2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期望能在明年 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3分

高考诗歌鉴赏 4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 4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8分 浙江卷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19.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分

20.这首诗的叙述与比较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分

【答案】

19.采地黄卖地黄

20.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比较: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比较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比较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解析】

19.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分析诗歌的结构思路又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资料的潜力因题干中已经指出“前八句”和“后六句”所以此题侧重考查对诗歌资料的理解和归纳。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资料。潜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潜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高考诗歌鉴赏 44: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

答: 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高考诗歌鉴赏 45:

古诗词鉴赏 11分 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6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

【答案】

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11.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资料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潜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试题分析:解答本题之前应先审题明确考查的方向“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赏析”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尾联”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作为诗歌的尾联和尾句一般有如下特点: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运用典故和想象 虚写。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潜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高考诗歌鉴赏 46: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资料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资料: 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 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写法: 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 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高考诗歌鉴赏 47:

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欲暮黄鹂啭悲哀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

15.C

16.B

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比较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高考诗歌鉴赏 48: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 2两题 6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取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3分

答: 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悲哀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比较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悲哀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构成鲜明的比较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情绪。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此刻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情绪。 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高考诗歌鉴赏 49: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8分 天津卷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分

1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3分

2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3分

【答案】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高考诗歌鉴赏 50: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答:核心字是“归”字 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散:从人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桑叶”“雉雊”“蚕”等看上去十分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不散。

高考诗歌鉴赏 51: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11分 新课标3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能够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

【答案】

14.CD

15.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透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高考诗歌鉴赏 52: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②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高考诗歌鉴赏 53:

古代诗歌阅读 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新课标2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之后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十分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期望他留意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

【答案】

14.BD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高考诗歌鉴赏 5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仿佛。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决定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透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 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 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盼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是否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先是自己弄错了。 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高考诗歌鉴赏 55: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11分 新课标1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情绪。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期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期望的喜悦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 5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

答: 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意思对即可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用心乐观的情绪。

高考诗歌鉴赏 57: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空上地上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 58: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述是否与主题有关?

答:从标题“九日”及全文资料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戒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高考诗歌鉴赏 59:

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悲哀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要求:所答资料不少于80字。

评分参考: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高考诗歌鉴赏 6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透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述表现惜别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贴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上一篇:带土字旁的男孩名字200例 下一篇:综合治理工作计划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