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óng ]
读音:xióng
拼音:xiong
简繁:熊
五笔:CEXO
五行:水
部外:暂无
五笔:CEXO
笔画:14画
吉凶:吉
仓颉:IPF
结构:上下
郑码:ZSRU
四角:22331
区位:4860
统一码:718A
异体字:熋,能,?,?,?,㷱,?
英汉互译:a bear,brilliant,bright,surname
笔顺:撇折、点、竖、横折钩、横、横、撇、竖弯钩、撇、竖弯钩、点、点、点、点
笔顺演示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69 | 2018年 | 69 | 2014年 | 75 |
2013年 | 72 | 2007年 | 71 | 2006年 | 72 |
1995年 | 76 | 1987年 | 68 | 1982年 | 133 |
明朝 | 76 | 元朝 | 54 | 宋朝 | 无 |
北宋 | 121 |
内容来源于:www.dfdby.com
熊姓主要源自:芈姓。
熊姓起源一
源于芈姓,出自商朝末期鬻熊及其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世本》、《古今姓氏书辨证》、《元和姓纂》等的记载,
黄帝子昌意生颛顼,颛顼四世孙陆终第六子名季连,赐为芈姓。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在其后裔子孙中,到商朝末期有个叫鬻熊的人,字熊,很有学问,做过周文王姬昌的老师,受官火正,后世称其为鬻熊。其子后来事于周文王,早卒。曾孙熊绎便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鬻熊先生辅佐文王,去世早。熊通说:‘我的先人鬻熊渊博,是周王的老师。去世早。’”但在《鬻子》一书中,鬻熊自己却说:“九十岁才觐文王,后有武王。及成王询封康叔于卫之事。”如此算起来,鬻熊的年龄应该超过了一百二十岁,堪称寿星。楚国传有三十一世、四十三位君主。到秦王赢政二十三(楚王熊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国人多以熊为姓,以念亡国,并尊奉鬻熊为得姓始祖。
熊姓起源二
源于有熊氏,出自黄帝的部落姓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相传黄帝生在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黄帝的后代中便有人以地名为姓,称熊氏。熊氏是中国最古早的姓氏之一。
熊姓起源三
源于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苗族仡熊氏,在战国中期受楚文化影响颇深,当时即有改汉姓为熊氏者。到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时,已基本改为汉姓熊氏了。
熊姓起源四
源于普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普米族熊氏,源出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普米族的先民是由氏羌后裔的四个部落联盟而构成的,普米族民间有句古语“拍米冉贡组”,意为普米族是由四座山上的四个血缘集团联合而成的。据宁蒗县永宁普米族传说,普米族最早的四个根是“布”(四个血统或四个氏族部落),其名称分别是:冉祖(绵羊)、拔佳(锅)、尚(熊)、搓皮(马)。冉祖和搓皮等主要分布在木里,拔佳、尚主要分布在盐源、宁蒗一带。又据传说,联合为普米族四个部落的名称是“萨雅崩巴供”、“布米虽母供”、“俄业里戛供”、“总散不安贡”。与以上四个部落相对应的本民族氏族名称分别是:“格母”、“本牙”、“穹·空尼”、“嘎甲拉玛”。普米族原来没有汉姓,在明朝洪武年间,大明王朝接管普米族聚居的川西南地区、滇西北一带地区后不久,这一带地区发生了叛乱。为了加强对这带地区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调集军队,用了六年时间平定叛乱,之后对普米族各氏族进行详细的户籍登记,因此,普米族便有了汉姓。其中的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即“布米虽母供”、或称“尚”,一律改称汉姓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熊姓起源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喀尔拉氏,亦称喀尔喇氏,满语为Karla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辽河流域,所冠汉姓为熊氏。
⑵.满族克哷氏,满语为Kere Hala,源出元朝时期女真庚克勒部,以部为氏,世居尼亚满(今辽宁新宾尼亚满山),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熊氏。
熊姓起源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布依族、彝族、蒙古族、瑶族、阿昌族、壮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熊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熊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二位的大姓,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四十三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8%左右。
熊姓发源于古时的楚国,即今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自然这一地区也成了熊姓首先繁衍的主要地区。
秦汉之际,熊姓仍旧以上述地方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但亦有少数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魏晋南北朝时,熊姓已迁入我国江南广大地区,经过长时间的繁衍发展,逐渐在湖北之江陵、江西之南昌昌盛壮大起来,并陆续有人到朝中为官,故熊姓有以“南昌”、“江陵”为其郡望堂号的。
唐宋年间,熊姓后人陆续向江苏、浙江地区迁移,而南昌与江陵两地的熊姓依旧长盛不衰,人才辈出,族大人众,据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所载,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四大姓中有熊姓,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五大姓之首为熊姓。可见在宋代时,熊姓仍广泛分布在江西南昌及湖南岳阳一带。而宋初移居福建省建安(今建瓯县)等地的熊姓,也逐渐成为望族,后世出了不少名人学子。
南宋末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兵征讨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拼死抵抗,但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也,故节节败退,南宋王室也从杭州出逃福建,再由福建败退广东孤岛——崖山。元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百姓闻风而逃,故江浙一带之熊姓有迁福建者,再由福建入广东,以避兵火。
明初洪武年间,熊姓作为明朝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陕西等省。明代以后,熊姓子孙陆续向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海南各处迁徙,并有融入苗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者。
到清朝,熊姓已散居全国各地,亦有闽粤之熊姓渡海赴台,进而迁居海外,侨居新加坡等国者。
如今,熊姓分布以江西、湖北、四川、湖南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熊姓主要郡望有江陵郡、豫章郡、秭归县。
江陵堂、兰溪堂、砂堂、南昌堂(豫章堂)、射石堂。
一、熊
熊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湖北、江西、四川、湖南等省多此姓,4省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66%。
熊姓起源:
1、黄帝有熊氏之后。有熊,古地名,故城在今河南新郑,黄帝都于有熊,故黄帝曰有熊氏。
2、系自芈姓。鬻熊为颛顼帝苗裔,即陆终之子季连之裔孙,为周文王师。周成王封其曾孙熊绎于楚之丹阳(故城在今湖北秭归东),子孙以熊为氏。
3、苗族姓。又,湘鄂川黔毗邻地之苗族仡熊氏,汉姓为熊。
4、普米族本牙氏,汉姓为熊、曹。
5、傈僳族以熊为原始图腾的氏族五饶时,汉姓为熊。
6、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当纳氏、热惹氏、亚咕氏等汉姓均为熊。
7、布依、彝、满、蒙古、瑶、阿昌、壮、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熊姓名人:
熊髠,上古羿之贤臣。
郡望:南昌、江陵。
熊姓古代名人
熊侣春秋(?—前591年),谥号楚庄王,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汉族,芈姓,熊氏,名侣,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熊安生北朝,北朝经学家,北学代表人物之一,字植之,长乐阜城人。通五经,精“三礼”,北齐时任国子博士。后入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宫露门学博士。不久即去世。他沿袭东汉儒家经说,撰有《周礼》、《礼记》、《孝经》诸义疏,皆劓。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礼记熊氏义疏》四卷。
熊朋来元朝,元朝文学家、音乐家,豫章人,宋咸淳时进士。入元后,官至福清州判官。能文,又通音律,尤善鼓瑟,著有《五经说》、《瑟谱》。
熊文灿明朝,永宁卫人,明代大臣,累官至兵部尚书。
熊廷弼明朝,明湖广江夏人,字飞百,万历进士。万历四十七年以兵部右侍郎任辽东经略。他召集流亡,整肃军令,训练部队,加强防务,在职年余,后金军不敢来攻。明熹宗即位,魏忠贤专权,他被排挤去职。天启元年,辽阳、沈阳失守,再任经略,与巡抚王化贞不和。次年王兵败溃退,他同退入关,后为魏忠贤冤杀。
熊大木明朝,福建省建阳人,明代通俗小说的编著者与刊行者。编有《全汉志传》、《唐书志传》、《宋传续集》、《杨家将演义》等通俗小说,其咏史诗别具一格,颇有新意。
熊赐履清朝,湖北省孝感人,清时大臣、政治家、一代学者。累官至吏部尚书,治程、朱理学,认为可以用理学指导政治,强化思想领域的统治。有《经义斋集》等。
熊姓主要郡望有江陵郡、豫章郡、秭归县。
江陵堂、兰溪堂、砂堂、南昌堂(豫章堂)、射石堂。
一、熊
熊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湖北、江西、四川、湖南等省多此姓,4省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66%。
熊姓起源:
1、黄帝有熊氏之后。有熊,古地名,故城在今河南新郑,黄帝都于有熊,故黄帝曰有熊氏。
2、系自芈姓。鬻熊为颛顼帝苗裔,即陆终之子季连之裔孙,为周文王师。周成王封其曾孙熊绎于楚之丹阳(故城在今湖北秭归东),子孙以熊为氏。
3、苗族姓。又,湘鄂川黔毗邻地之苗族仡熊氏,汉姓为熊。
4、普米族本牙氏,汉姓为熊、曹。
5、傈僳族以熊为原始图腾的氏族五饶时,汉姓为熊。
6、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当纳氏、热惹氏、亚咕氏等汉姓均为熊。
7、布依、彝、满、蒙古、瑶、阿昌、壮、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熊姓名人:
熊髠,上古羿之贤臣。
郡望:南昌、江陵。
一、熊
熊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湖北、江西、四川、湖南等省多此姓,4省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66%。
熊姓起源:
1、黄帝有熊氏之后。有熊,古地名,故城在今河南新郑,黄帝都于有熊,故黄帝曰有熊氏。
2、系自芈姓。鬻熊为颛顼帝苗裔,即陆终之子季连之裔孙,为周文王师。周成王封其曾孙熊绎于楚之丹阳(故城在今湖北秭归东),子孙以熊为氏。
3、苗族姓。又,湘鄂川黔毗邻地之苗族仡熊氏,汉姓为熊。
4、普米族本牙氏,汉姓为熊、曹。
5、傈僳族以熊为原始图腾的氏族五饶时,汉姓为熊。
6、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当纳氏、热惹氏、亚咕氏等汉姓均为熊。
7、布依、彝、满、蒙古、瑶、阿昌、壮、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熊姓名人:
熊髠,上古羿之贤臣。
郡望:南昌、江陵。
熊姓主要郡望有江陵郡、豫章郡、秭归县。
江陵堂、兰溪堂、砂堂、南昌堂(豫章堂)、射石堂。
一、熊
熊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湖北、江西、四川、湖南等省多此姓,4省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66%。
熊姓起源:
1、黄帝有熊氏之后。有熊,古地名,故城在今河南新郑,黄帝都于有熊,故黄帝曰有熊氏。
2、系自芈姓。鬻熊为颛顼帝苗裔,即陆终之子季连之裔孙,为周文王师。周成王封其曾孙熊绎于楚之丹阳(故城在今湖北秭归东),子孙以熊为氏。
3、苗族姓。又,湘鄂川黔毗邻地之苗族仡熊氏,汉姓为熊。
4、普米族本牙氏,汉姓为熊、曹。
5、傈僳族以熊为原始图腾的氏族五饶时,汉姓为熊。
6、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当纳氏、热惹氏、亚咕氏等汉姓均为熊。
7、布依、彝、满、蒙古、瑶、阿昌、壮、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熊姓名人:
熊髠,上古羿之贤臣。
郡望:南昌、江陵。
其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