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山中

天平山中朗读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译文

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

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注释

天平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山顶正平,称望湖台,山上有白云泉、白云寺、万笏林等名胜,杨基家在赤山,离天平山很近。

茸茸(róng):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

楝(liàn):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枇(pí)杷(pá):树的名称。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徐行:慢慢地走。

山深浅:山路的远近。

参考资料:

1、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06月第1版:第338页

2、艾治平.历代绝句精华鉴赏: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第467页

天平山中创作背景

  天平山是吴中名胜之一,林木秀润,奇石纵横,诗人自幼生活在这里,山中的一木一石,对他来说,都十分熟悉,十分亲切。元末,为避乱世,诗人曾隐居于故乡,这首诗便是诗人隐居时漫步山中,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

1、殷海国.古代山水诗名篇赏析: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4:第283页

  诗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笔画,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这两句对得很工,“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刻画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观,而句中的修饰语“茸茸”和“树树”以及“湿”和“热”则进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诗人的着眼点在景,但同时也衬出了情,从他蘸满色彩的笔触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画面也渐渐活动起来,“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诗人沿着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只听得满耳莺啼,不知不觉中却已回到了家门口。这里,诗人有意识地虚化了距离感和时间感,形成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隐隐流露出来的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在这一段里便跃然纸上了。这两句着眼于人的感觉,但并没有离开景色描写这一主线,“一路莺啼”与上文中的“茸茸”、“树树”相辉映,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把天平山的春天写得充满野趣,十分热闹。同时,诗人在漫游时忘了路程,忘了时间,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舒远惬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轻快悦耳,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

杨基朗读
()

猜你喜欢

卢青山

开窗邀秋月,寡寡淡水色。掬之不盈手,落衣白如雪。

洒扫略无尘,更复镀清漆。招与相对坐,其光漫盈室。

()

夜雪没毡城,闻箛三两声。

漫山是猎火,照着汉家营。

()

寂寂青枫岸,萧萧白版扉。

端居常嬾动,偶出却忘归。

()

苍屏九叠尽飞荣,风雨千岩欲怒鸣。泉石初开天籁发,水山相杂大文生。

每乘清气阴阳御,渐出光华人世迎。不是银河天际落,峰头那得挂长庚。

()

闻说吴郎入汉中,扫除亭榭祝东风。

三年不与故人醉,留取数枝桃杏红。

()

龙河再镇感皇情,倡道从来属老成。

睹史夜摩皆听法,震丹竺国总知名。

()